2025年2月17日,“十五五”国家应急管理规划协同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。会议强调,要深刻认识编制好“十五五”应急管理领域规划的历史意义、现实意义;要坚持同频共振,确保步调一致,抓紧同步推动各类规划编制、专题任务研究工作,做到方向一致、目标一致、任务工程一致;要坚持同向奔赴,强化协同配合,加强组织领导和信息共享,依托各自专业优势,发挥好机制桥梁纽带作用,共同推动协同工作机制高效运转。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划编制之年。作为第三方安全应急技术服务机构,我们深知科学编制“十五五”应急管理规划(以下简称“规划”)是推动国家及各地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,是统筹发展与安全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。
1.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
近年来,全球气候变化加剧、极端天气频发,加之城市化进程加速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,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复杂性、连锁性、跨界性特征。编制“十五五”规划需立足风险演变趋势,构建全灾种、全链条、全过程的应急管理体系。
2.补齐短板弱项的战略机遇
“十四五”期间,各地区应急管理在体制机制、科技支撑、基层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、专业救援力量不足、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。“十五五”规划需以问题为导向,推动应急管理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型。
3.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
规划需紧密对接“双碳”目标、乡村振兴、智慧城市、能源革命、先进制造等国家战略,将应急管理融入国土空间规划、产业布局和重大工程建设,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屏障。
我们认为规划编制应围绕“防、救、治”一体化思路,构建“1+6+N”框架体系。
规划的重点任务,我们初步分析研判如下:
(1)完善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、社会安全等领域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。
(2)强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,统筹专业救援力量与社会应急力量。
(3)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,构建“平急结合、区域联动”的物资调配体系。
(4)推动5G、人工智能、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监测预警、指挥调度中的应用,建设“智慧应急大脑”。
(5)健全应急管理法规标准,强化执法监督与责任追究。
(6)深化应急科普教育,引导企业、社区、公众参与风险治理。
1.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地相结合
应急管理“十五五”规划要求充分考虑本地区《规划纲要》《国土空间规划》《“十四五”规划总结评估》等政策文件。省级部门需统筹规划目标与地方实际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例如,东部沿海地区需聚焦台风、城市内涝风险,西部山区需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能力。
2.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相协同
推动应急管理、公安、交通、住建、工卫健等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,打破“信息孤岛”;探索政府购买服务、保险共担等市场化机制,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风险评估与预案编制。
3.数字化转型与实战能力双提升
加快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化升级,同时注重基层应急队伍装备配备与技能培训,避免“重系统、轻实战”。
4.区域联动与国际合作相衔接
建立跨省域应急协作机制,强化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等城市群联防联控;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合作,提升全球风险应对话语权。
作为专业服务机构,我们具有安全、消防、化工、建筑、环境、能源等行业领域省级专家近百名,参与各地规划工作如下: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当前“十五五”应急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,我们致力于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以下支持:
●“十四五”总结评估:科学设置调查问卷,充分利用大数据,对“十五五”以来取得成绩、薄弱环节、任务进展等进行科学评估;
● 前期课题调研:围绕“十五五”重点目标,对属地行业部门、重点企业等进行专题调研;
● 规划编制咨询: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情景模拟技术,精准识别风险、科学设定目标;
● 培训与宣教:针对领导干部、企业负责人、社区网格员等群体定制化培训方案;
● 项目进展跟踪:协助规划实施效果跟踪评估,确保政策“最后一公里”落地。
“十五五”应急管理规划的编制,既是对“十四五”成果的深化拓展,更是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布局。中安广源将以专业力量赋能规划编制,助力构建“大安全、大应急”格局,为国家长治久安与人民幸福安康贡献智慧与力量!
关于中安广源